8月经济数据走弱 降准或尚未进入“优选项”
9月14日公布的8月经济数据全面回落,逊于预期。受此影响,当天,债券市场大涨,现券收益率,10年国债和10年国开债的收益率分别下行4.25bp和4bp;国债期货创下最近3个月的最大涨幅。
8月,投资增速降至7.8%,创下了2000年以来的17年新低,消费增速也明显低于预期。分析多认为,这确立了经济总体下行的趋势。不过也有人认为,经济表现还是在底线之上,确立下行趋势还需要再观察。
此前,在人民币汇率持续上涨的形势下,市场已经对降准问题出现较大呼声,此番经济数据走弱,也再度引发了对降准的讨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宏观以及债券业分析师表示,从经济本身来看,目前还没有降准的必要,而降准的政策信号意味又太浓,预计短期内央行不会降准。
经济数据走弱债市机会再现
今年来看,上半年在资金面紧张、监管收紧以及委外赎回的多重因素下,债券市场大跌,而后下半年,市场流动性开始宽裕,监管态度也有所趋缓,7、8月份债市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本月初,在流动性趋缓以及一级市场的带动下,债市也出现一波涨势。
不过,对于债市的这轮行情,多数人认为主要是短期交易性的机会。这主要是因为,今年以来,经济数据一直稳定向好,债市很难有趋势性行情,“经济表现、监管去杠杆、中美利差这三大因素不支持债市收益率长期下行。”李慧勇表示。
如果说稳定的经济表现下市场对债市趋势性回暖比较谨慎,那么8月经济数据是否打消了基本面上的顾虑呢?
事实上,市场对宏观经济稳定的持续性一直有分歧,因此8月份的数据公布后,对其意味的理解更不一致。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8月数据确认了下行趋势,虽然可能存在短期扰动因素,后续数据可能有反复,但总需求拐点已经呼之欲出。
瑞穗证券宏观分析师樊磊对记者表示,产出数据略低于预期部分与基数效应有关,部分与环保等导致的供给收缩有关。需求数据扣除基数后,看不到很明显的放缓。
李慧勇则对记者表示,其实大家对今年的经济表现“前高后低”的大方向是一致的,但是现在说经济趋势性下行以及债市的趋势性行情还为时尚早。“前期经济只保持在6.7以上,主要就是政策精准调控的效果,现在来看,8月的表现也并没有掉到底线之下,而且还只是一个月,还需要看9月的数据。”
“降准可能也就想想”
在8月数据公布之前,由于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不少人开始热议降准问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自今年下半年以来就呈现明显的上行趋势,自八月下旬开始,人民币升值幅度大幅扩大,从6.7左右一路升至6.4附近。
8月数据公布后,九州证券邓海清分析称,8月经济数据明显走弱,经济数据的走弱全面证伪“经济新周期归来”,降准可能带来经济过热的可能性不存在,央行是时候把“降准”提上议事日程了。他同时表示,目前降准已经具备较好的政策窗口期: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已经进入趋势性升值,给予了央行政策足够的降准空间;另一方面,央行预期引导加强,“降准=宽松”的误读可能性降低。
不过,记者采访的多数市场人士均认为,短期内不太可能降准。存款准备金是央行的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本质上与目前使用的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没有区别。但是政策信号意味非常浓厚,因此,央行在决策时会尤其谨慎。
华创证券研报认为,防风险、去杠杆依然是经济工作的核心,降准与政策基调背道而驰,未来通胀依然有上行风险,货币政策应该收紧而不是宽松。太和智库张超表示,降准这样的强烈政策信号基本上可以把金融去杠杆推入死胡同,之前所做的努力以及付出的成本将付之东流。
刘东亮对记者表示,技术上一直都有降准的必要,外汇占款下降产生的基础货币缺口一直很大,降准可以很好的对冲,但从强监管的角度看,降准的信号意义过强,可能会刺激金融再度加杠杆,应该还没有进入优先选项。“降准可能也就想想,维持资金面紧平衡是央行的既定立场,不会轻易放弃。”
从央行态度来看,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执行可以说是严格遵守了其在货币政策报告中“稳健中性,削峰填谷”的表述。上半年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6月份央行就释放了较多的资金,而7月份市场以为会宽松的情况下,又出现了较明显的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