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是实体卖场与电商的一次和解吗?
电商与实体卖场之间的“战争”
也许是源于互联网自身的属性,产生于互联网之中的事物天生就带有“革命”的性质。而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革命”二字多少带有一些打土豪、分田地般阶级斗争的味道,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知从何时起,在大众眼中电商逐渐站在了实体卖场的对立面,大有当年国共二党争夺天下之势。于是,“革命”的大旗就这样揭竿而起。
经过多年交战,百盛、华堂、玛莎百货、尚泰百货这些昔日风光无限的百货商店纷纷撤店,支撑实体卖场的半壁江山即将沦陷。与之对应的,则是电商一年又一年双十一之际不断刷新的销售新高。一边门庭若市,一边门庭冷落,电商的革命大旗仿佛马上就要插在实体卖场的“总统府”上,革命就在眼前!
真的是这样么?
混淆的关系乍一看,中国的电商与实体卖场还真能写成一本壮烈的《中国零售业革命史》。可人们却没有想过,电商与实体卖场之间,只是销售形式的不同,从不是阶级之间的对立关系。就像近几年热播的网剧,虽然题材新颖、深受广大剧迷欢迎,但也只是对于现有剧作的补充,并不会将其完全取代。
何况当初马云建立阿里巴巴的初衷是更好的服务于中国企业,而不是为了把实体卖场搞死。
明确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和解”二字自然就无从谈起。
繁华背后的现实实体店的窘境历历在目,而电商真的就如表面上一路高歌么?
经历了早前的粗放式增长,流量电商的红利期早已过去。数据显示,PC端与移动端网购增速均显著放缓,预计2018年PC端、移动端增速将从2012年48%、43%的超高速增长降至23%、17%。
除了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步消退外,纯电商竞争日趋激烈,开店、运营、物流、推广等多项费用,使得电商成本优势不再,线上成本与线下成本几近相同,价格优势不再明显。纯电商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伴随消费升级,商品和服务深入融合,消费者除购买优质商品,对于体验式消费需求也逐渐凸显。单纯依赖流量增长的线上模式和仅靠开店的线下模式增长已经见顶,线上线下的融合将是零售行业的新突破。
在融合中发展马云眼中的“新零售”到底是什么样子也许我们一时还捉摸不清,但电商与实体卖场之间的融合其实早已存在。
2015年8月,京东43亿元持有永辉超市10%的股份,双方在联合采购、整合供应链管理能力、线上线下O2O业务模式上进行合作探索。
紧随其后,阿里283亿元战略投资苏宁云商,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双方打通了电商、物流、售后服务、营销、金融、大数据等。
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巨头瞄准了新零售这一蓝海,布局线下,通过股权合作,深化与线下实体零售的合作,克服轻度合作难以协调的问题,从流量、系统到供应链、物流全面推进。
新零售,成熟的标志自诞生以来,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经历过天真烂漫,对万物充满好奇的懵懂期;也经历过不可一世,革尽一切的叛逆期。直到电商们开始冷静下来重新思考,主动寻求实体卖场的合作,结合二者之间的优势。
新零售也好,和解也罢。这是从旧的商业思维模式到新模式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也标志着以电商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逐渐走向成熟。当然,这种变化的背后是无数企业的巨大牺牲,就像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唯有挫折才能使其成熟。
新零售到底能否像预想中一样有效解决电商与实体卖场所面临困境,我们尚不可知。但这种思维模式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也许,这才是“新零售”之于中国零售业、之于中国互联网最大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