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下调利好进口产品多元化
果蔬、海产品、玉米、小麦、稻谷、高粱、烟草、有色金属及小金属矿砂及精矿、原油、液化天然气、褐煤……这些产品自7月1日起,中国从印度、韩国、孟加拉国、老挝等部分亚太国家进口时,其关税税率均将由原来的最惠国税率进行不同程度的下调。这份长达164页的关税调整清单涉及8549个税则号的商品类目,一时间引起业界关注。
记者获悉,这是《亚洲—太平洋贸易协定》(简称《亚太贸易协定》)实施第四轮关税减让的结果。中国于2001年5月加入《亚太贸易协定》(前身为《曼谷协定》,为亚太地区最早的优惠贸易协定),这是我国参加的第一个优惠贸易安排。目前其成员包括中国、印度、韩国、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老挝6国。正在进行的《亚太贸易协定》第四轮关税减让自2007年开始谈判,历时9年签订了成果文件《亚太贸易协定第二修正案》,并于本月1日正式实施。本轮关税减让的税目6国合计10312个,比第三轮增长2.5倍,平均降税税目比例超过28%,平均降税幅度为33%。
“这对于中国很多相关产品的进口商应该是利好的,首先降税产品成本上将获得一定优势。”北京华亿商贸有限公司外贸部经理罗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政策虽然刚刚于近日施行,只是将对今后公司产品的进口国别会有一定的调整。“毕竟从刚发布、实施以及到今后的效果还要再观望一段时间。”她同时告诉记者,由于此次关税下调涉及很多农产品,考虑到中国的市场潜力,将会影响到部分国家相关产品的生产与种植结构。
纵观此次降税大背景,有很多举措在意料之中。比如,自7月1日起,中国将印度、韩国、孟加拉国、老挝和斯里兰卡大豆的进口关税税率从3%调降至零。在中美贸易博弈的关键时刻,这无疑有利于降低中国的制裁成本、扩大中国的多元化进口渠道。这不禁让人联想到6月中旬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另一项关税通知——《关于对原产于美国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为回击美国对华发起的加征关税措施,中国宣布,将对美国大豆等多个领域的进口农产品以及水产品、汽车等征收25%的关税。
业界专家表示,中国对部分亚太国家部分产品降低关税,凸显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信心与决心。近一段时间,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逆流涌动,中国有着不为所动的自信,积极主动地扩大进口有利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稳定,彰显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也符合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需要。
除了一些食品进口渠道将会多元,一些日用品和快消品等也将取得关税优势。根据此前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公告,此次降税还包括汽车整车、零部件和日用消费品两大类。税率分别为25%、20%的汽车整车关税降至15%;税率分别为8%、10%、15%、20%、25%的汽车零部件关税降至6%。日用消费品包括服装鞋帽、家具用品、日杂百货、文体娱乐、家用电子、日化用品、医药健康等8类,涉及降税的消费品平均税率由15.7%下降为6.9%,平均降幅为55.9%。
据悉,奔驰、宝马、奥迪、林肯、雷克萨斯等企业在关税下调的相关政策公布后,已经陆续宣布将下调其进口车产品在国内的价格。特斯拉更是在政策发布后不到3小时,就声明将下调不同车型价格5万到9万元不等。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表示,较大范围降低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将有利于扩大特色优势产品进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深化消费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是中国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和实际行动。
“消费者肯定是最大受益者。”罗倩认为,这既可以促进市场价格的下调也能满足老百姓多样化选择的需要,同时还能促进国内商家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促使相关行业创新商业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