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一带一路” 上海自贸区发展直接融资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正在致力于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投融资服务中心,尤其利用相对完备的金融市场,推动直接融资的发展。
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是今年3月底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方案》)中,对上海自贸区的最新定位。
这其中就包括,“发挥上海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资源条件,建立境外资本与境内资产的对接纽带。”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说。
推动直接融资
由于在国内率先试点境外投资备案制,上海自贸区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仅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2016年完成境外投资新设备案492个,中方对外投资额195.9亿美元。
上海正在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比较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业务体系,是全球金融市场体系最齐全的城市之一。也因此,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李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海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的重点,就是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推动直接融资。
“一带一路”的建设是长期过程,需要大量长周期资金。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张大年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间接融资,也就是银行贷款。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近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仅2016年中国在沿线国家新签的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就达1260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亿美元,这些项目的承接和实施都离不开银行的资金支持。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最近发表的署名文章《共商共建“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体系》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单靠政府难以提供足够的资金。要丰富并用好各种投融资方式,动员市场和沿线国家的力量,推动构建市场化、可持续性、互利共赢的投融资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上海目前正在制定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工作方案。
李军对第一财经表示,除加强银行信贷等传统金融对“一带一路”企业的融资支持之外,上海将积极发挥金融要素市场服务“一带一路”的作用,拓展实体企业融资途径,推动“一带一路”的资金融通,比如熊猫债、A+D股等。
今年3月16日,世界第二大原铝及铝合金生产商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2017年首期10亿元公司债券。这是首家在我国发行熊猫债券的“一带一路”相关其他国家企业。
证监会发言人邓舸在3月17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证监会将进一步深化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积极推动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李军说,上海还将加强与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战略合作,吸引相关国家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和投资者投资境内人民币资产;支持优质境外企业利用上海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与此同时,上海也在支持境内企业在境外市场筹集资金投资“一带一路”建设。“包括发行A+D股。”李军对第一财经表示。
推动金融基础设施联通
不仅如此,一些金融基础设施也正在从上海出发,与“一带一路”相关地区实施联通,以保证金融市场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
金融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支付结算体系、法律体系等金融运行的监管规则和制度安排。目前,总部位于上海陆家嘴的银联国际已经在“一带一路”相关50多个市场开拓业务。
下一步,银联国际还将继续推广支付清算基础设施、技术标准等,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市场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升中国支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李军表示,上海还将支持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为跨境人民币结算提供保障,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
同时探索建立“走出去”的金融服务跨部门协调机制,对真正服务“一带一路”的实体企业建立绿色通道,支持企业“走出去”。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陆家嘴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何建木说,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陆家嘴金融城还聚集着全球主要的金融机构和会计、审计等专业服务机构,利用金融机构集聚的优势,陆家嘴支持银行开展业务创新,比如内保外贷、银团贷款等,满足“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