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货币政策仍有足够空间

北京商报讯(记者崔启斌吴限)美联储年内再度加息,国内央行年内第四次降准即将落地,中美货币政策已呈现脱钩趋势。据央行官网消息显示,在10月14日召开的2018年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上,央行行长易纲表示,当前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既未放松,也未收紧。我国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还有相当的空间,包括利率、准备金率以及货币条件等。考虑到美联储正在加息,中国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上述工具足以应对不确定性。

在货币政策方面,易纲指出,当前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既未放松,也未收紧。货币政策工具箱中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可以运用。今年,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有所下降,从年初的4%左右降至目前的3.6%,同时7天逆回购利率也有所下降。今年人民银行已经4次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有人担心我们是否在放松银根。如果你看广义货币M2,其目前增速在百分之八点几的水平,广义货币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相当。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约为10%,也处于合理水平。综合上述因素,可以得出中国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的结论。

关于贸易摩擦,易纲直言,贸易摩擦给经济带来的下行风险巨大。过去几天IMF发布了相关模型,预测了贸易摩擦对主要经济体和全球的负面影响,人民银行的模型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我认为贸易摩擦将造成很多问题,导致负面预期和不确定性,使市场产生紧张情绪。”易纲说。

谈及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影响,易纲表示,中国的出口产品中,外资企业的出口占比较大,约占45%;民营企业出口占比也很高,几乎达到45%;国企出口的占比仅为10%。上述结构也可以推断出贸易摩擦和征收关税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影响。易纲说:“为解决中国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我们将加快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考虑以‘竞争中性’原则对待国有企业。我们将大力促进服务部门的对外开放,包括金融业对外开放。”

受美联储加息美元指数走强的影响,新兴市场面临一定的压力。在紧张的贸易局势下,央行的货币政策面临着如何平衡利率、汇率和国际收支的挑战。在前两日召开的第38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会议上,易纲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积极推进金融业改革开放,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易纲的讲话再次重申了我国继续坚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总基调,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还是保持独立性,根据我国宏观经济金融的基本面以及通胀的水平来确立适宜的货币政策,虽然外需变化的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的下行带来了一些压力,不过随着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到位,我国的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平稳的发展。因此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在保持稳健中性的前提下,还要不松不紧,要保持前瞻性和灵活性。

谈及利率和准备金率的调整空间,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利率调整分为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两种,我国主要通过市场利率在进行调整;而从政策利率来看,今年以来美国加息三次,我国央行基本没做反应,政策利率还是有调整的余地。在存款准备金率方面,今年央行已经实施了三次定向降准,第四次降准将在10月15日执行,但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相对还居于高位,因此相比国际上的主流国家,还有下调的空间。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李虹含看来,当前我国仍然面临较大的资本外流压力,在外汇储备频创新低的情况下,未来仍然需要以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市场操作组合拳进行基础货币的对冲,平衡市场流动性。

关于未来的走势,温彬指出,不管是利率还是存款准备金率,可能还是有调整的空间;就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言,预计今年底或者明年初还有降准的可能,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为我国的经济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创造一个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