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经济增速有望超6.5%

10月10日,国新办举行十八大以来经济领域成就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了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013-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4%的平均增长水平,平均每年增量44413亿元(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整体来看,全国制造业呈改善势头,今年实现6.5%的增长目标没有问题,可能还会更好。”而这也是我国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首次做出这一明确表态。

经济增长超预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6.5%左右”,宁吉喆介绍,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6.9%,而从9月已公布的数据看,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21.6%,增速有所扩大,利润是硬道理,反映了企业经营状况的好转。

有分析指出,决策层对我国经济运行前景的信心,相当一部分是建立在表现良好的经济数据基础上的。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涨幅达6.9%,相较去年全年6.7%的涨幅出现小幅反弹。其中,服务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1%,以共享经济、旅游、智能产品等为代表的消费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结构性亮点。“微观经济数据表现同样亮眼,代表制造业经济效益的PPI保持高位运行、外贸进出口强劲,同时财政收入、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物价总水平稳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不过经济运行中的风险仍存,日前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预测称,今年三季度中国经济或增长6.8%,较二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四季度可能进一步放缓至6.7%。业内认为,在这一背景下,宁吉喆此番积极表态无异于一针强心剂,为各界提振了信心。无独有偶,10月10日晚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由6.7%上调到6.8%,而这也是今年以来IMF第四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

结构调整发力

宏观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进,经济结构调整是主引擎。实际上,有分析指出,随着传统经济增长动力式微,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结构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也指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及防控金融风险等系列政策措施的加快落实,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持续性不断增强,经济面临的风险显著下降,此前“脱实向虚”的资源开始更多进入实体经济,这些都促使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持续增长的势头更趋明显。

与此同时,消费愈加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宁吉喆介绍,2013-2016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5%,高于资本形成贡献率8.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更多仰赖内需拉动。据了解,最终消费是指全社会消费者对社会总产品的最终使用或消费,有别于业界熟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最终消费包含理发等服务类消费、自有住房消费等虚拟消费,但不包含对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等非政府单位的商品零售额。此外,居民消费同样实现升级,去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接近联合国划分的20%-30%富足标准,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比2012年提高2个、0.7个和1.3个百分点。

“不难看出,经过五年多的转型升级,中国的经济结构确实发生了许多变化,一些经济领域和经济指标开始触底反弹,例如制造业和外贸的对外出口,这些都有坚实的经济基础”,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直言,在中国步入中等收入国家以后,未来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制度框架跟过去也会有很大区别。搭建未来经济发展的制度框架,重塑的“四梁八柱”,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最核心问题。

深耕的五年

在业内看来,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符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多项经济调控的预期。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成为随后五年经济发展一以贯之的重要原则。2013年初召开的十八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保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坚持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4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表示,只要“十三五”期间保住6.5%的经济增速,我国就能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