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贸区航运快速发展 跨境人民币收支占85%

挂牌三周年,广东自贸区航运快速发展,跨境金融保持优势。

4月25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主办,中国自贸区信息港承办的“广东自贸试验区2017年度第三方评估报告暨系列指数发布会上,广州航运交易所、前海创新研究院分别发布了《广东自贸试验区2017年度航运发展指数》(下称“航运发展指数”)和《广东自贸试验区2017年度跨境金融指数》(下称“跨境金融指数”)。两大指数表现不俗,其中2017年度航运发展指数为180.41,同比增长36.90%;跨境金融指数为6376点,比2016年度提高677点。

在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教授王丹看来,航运发展和跨境金融是广东自贸区的优势和制度创新探索的重点。广州南沙片区的航运发展指数与深圳前海片区的跨境金融指数具有典型意义。

4月25日,广州航运交易所发展研究部副部长姜婷对记者说,南沙片区2017年度航运呈快速发展态势,指数同比增长36.90%,航运服务能级持续提升,高端要素加速集聚南沙。

前海创新研究院秘书长谌鹏则向重点分析了前海蛇口片区2017年度跨境金融快速增长的情况。“前海地区作为跨境金融资金、人才和机构的汇聚地的优势依然明显,尤其是随着全球资产配置需求的增加,区内逐步完善的金融设施、金融创新政策以及投资环境使得前海蛇口片区的投资吸引力保持明显优势。”他说。

高端、国际化要素加速集聚

两大指数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传递出一个信号:高端、国际化要素正加速集聚广东自贸区。

姜婷对记者分析,2017年度南沙片区航运发展指数为180.41,同比增长36.90%,其中部分指标增速明显。企业发展、智慧港航指数同比增幅实现30%以上,航运服务指数同比增幅甚至高达127.39%。

“2017年,南沙片区新增航运物流企业1712件,同比增长55.4%,新增企业注册资本同比增长26%;其目前已开通213条国际班轮航线,全球排名前20的班轮公司均已在区内开展业务;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3.35亿吨和1406万标箱,同比增长10.1%和10.5%。”在她看来,这直观反映了航运业的快速发展,也折射出区域经济社会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

航运服务能力增强反过来促进了高端要素加速集聚。南沙港区三期等一批港口码头建成投产,南沙港区四期、深水航道拓宽工程、邮轮母港等项目加快推进,太子湾国际邮轮母港正式开港,获批国际船舶登记船籍港,全国首家省级航运专业人才市场落户,“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海员中心”和“国际海员外派基地”正式揭牌。一系列高端要素的集聚将南沙朝着国际海上枢纽打造。

而前海蛇口片区展示的则是广东自贸区的国际化要素。前海在跨境金融方面致力于构建与国际新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营商环境。

此次发布的跨境金融指数包括区域经济增长、金融生态环境和跨境交易活跃程度等3个一级指标,旨在重点测评金融业对经济贡献度、金融创新和金融开放水平。

从跨境金融指数看,区域增长最为突出的是区内注册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64.94%,至1528.09亿元,税收同比增长49.13%,至275.75亿元,累计孵化创业团队304个(港澳团队158个);金融生态环境指标中区域金融业规模的发展最为瞩目,金融业企业营业收入9192.23亿元,其中第四季度同比增长超过265.06%;跨境交易活跃指标中最为瞩目的是境外直接投资活动活跃度,同比增幅达到46.88%。

谌鹏对记者分析,前海地区作为跨境金融资金、人才和机构的汇聚地的优势依然明显,尤其是随着全球资产配置需求的增加,区内逐步完善的金融设施、金融创新政策以及投资环境使得前海蛇口片区的投资吸引力保持明显优势。

实际上,一系列的指标的活跃侧面反映了广东自贸区主动对接国际标准的决心。广东自贸办提供的材料显示,前海在全国率先实现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跨境双向人民币债券试点、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跨境双向股权投资试点、跨境金融资产转让“五个跨境”。

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

不过,姜婷和谌鹏都坦言,广东自贸区在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上仍有发展空间。

王丹认为,自贸区的设置与所在区域的发展战略相关。“天津对应着京津冀一体化,福建自贸区对应的是海峡两岸经济进一步融合,而广东则针对粤港澳经济更加融合的战略。”

实际上,广东也是按照此思路探索的。广东自贸区以深化粤港澳合作为重点,进一步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同时加快经贸规则与国际对接。

广东省发布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直接地指出,广东自贸区要以探索建立面向国际的高标准规则体系为重点,按照先行先试、协同推进、法治引领的原则,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粤港澳经济合作新模式和建设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率先改革、争当排头兵。

多位专家都认同,临近港澳是广东自贸区的最大优势,侧重港澳合作、服务贸易自由化将是广东自贸区的特点。

谌鹏认为,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不同于京津冀、长三角,上海在长三角经济带中是毫无疑问的首位城市,而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各个城市间在产业发展上存在交错和业态竞争,通过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契机,进一步增进深圳和香港之间的协同,形成组合式的自由贸易港,对未来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首位湾区具有重要意义。

他建议,在深港协同发展过程中,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尤为重要,内地存在大量的债券行业发展和债券产品的需求,深圳可以通过前海这一平台加强与香港金融市场合作,在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机构合作等方面寻求突破。

三大片区实际上早已先行先试。如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落地全国首单依托交易平台进行的不良资产跨境交易业务,也是国内自贸区首单跨境债权转让,为探索跨境债权转让、扩大资金流入、整合国内外资源、盘活存量资产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如横琴开展全国首个跨境住房按揭贷款试点服务,目前已为港澳居民累计办理超过13亿元港币跨境住房按揭业务。

截至2017年底,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备案余额超过千亿元,该政策被推广到上海自贸区、苏州工业园等地,充分发挥了前海“试验田”作用;截至2018年3月末,广东自贸区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片区共办理跨境人民币收支6832.92亿元,占区内本外币跨境收支的85%。